常用命令列表
ESP-IDF 常用命令
- 创建工程:
idf.py create-project main - 新建组件:
idf.py -C components create-component {componentName} - 清除之前的编译:
idf.py fullclean - 编译:
idf.py build - 向串口烧录固件:
idf.py -p /dev/ttyUSB0 flash(/dev/ttyUSB0为目标串口,根据实际填写) - 打开串口监视器:
idf.py -p /dev/ttyUSB0 monitor(/dev/ttyUSB0为目标串口,根据实际填写) - 配置菜单:
idf.py menuconfig - 保存默认配置:
idf.py save-defconfig - 选择芯片型号:
idf.py set-target esp32(不输入参数会列出所有可用型号) - 一次性执行构建、烧录和监视过程:
idf.py -p /dev/ttyUSB0 flash monitor - 获取 ADC 基准值:
espefuse.py -p /dev/ttyUSB0 adc_info - 查询可用串口:
ls /dev/ttyUSB* - 添加串口权限(需重启):
sudo usermod -aG dialout username
Docker 常用命令
- 拉取镜像:
docker pull 镜像名[:标签] - 查看本地镜像:
docker images - 删除本地镜像:
docker rmi 镜像ID - 运行容器:
docker run -it --name 容器名 镜像名 /bin/bash - 启动容器:
docker start 容器名 - 停止容器:
docker stop 容器名 - 删除容器:
docker rm 容器名 - 查看正在运行的容器:
docker ps - 查看所有容器(包括已停止):
docker ps -a - 查看容器日志:
docker logs -f 容器名 - 进入运行中的容器:
docker exec -it 容器名 /bin/bash - 构建镜像:
docker build -t 镜像名 . - 导出容器:
docker export 容器ID -o 文件名.tar - 导入容器:
cat 文件名.tar | docker import - 镜像名
WSL 常用命令
- 查看已安装的 WSL 版本:
wsl -l -v - 设置默认 WSL 版本:
wsl --set-version Ubuntu 2 - 启动 WSL:
wsl - 进入特定 Linux 发行版:
wsl -d 发行版名称 - 关闭 WSL:
wsl --shutdown - 导出 WSL 发行版:
wsl --export 发行版名 文件名.tar - 导入 WSL 发行版:
wsl --import 新名称 存储路径 备份文件.tar - 注销 / 删除指定发行版:
wsl --unregister 发行版名称 - 更改 WSL 发行版的默认用户:
ubuntu config --default-user 用户名
Linux 常用命令
- 查看当前路径:
pwd - 列出目录内容:
ls -lah - 创建目录:
mkdir 目录名 - 删除文件/目录:
rm -rf 文件/目录 - 复制文件/目录:
cp -r 源 目标 -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:
mv 源 目标 - 查看文件内容:
cat 文件名 - 查看实时日志:
tail -f 文件名 - 查找文件:
find / -name 文件名 - 查找进程:
ps aux | grep 进程名 - 杀死进程:
kill -9 进程ID -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:
df -h -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:
free -h - 解压 tar.gz 文件:
tar -zxvf 文件名.tar.gz - 压缩文件夹:
tar -zcvf 目标名.tar.gz 源目录 - 添加用户:
sudo adduser 用户名 - 更改用户密码:
passwd 用户名 - 修改文件权限:
chmod 755 文件名 - 修改文件所属用户:
chown 用户名:用户组 文件名
Git 常用命令
- 初始化 Git 仓库:
git init - 克隆远程仓库:
git clone 仓库地址 - 查看当前状态:
git status - 添加文件到暂存区:
git add 文件名 - 提交更改:
git commit -m "提交信息" - 查看提交历史:
git log --oneline - 查看分支:
git branch - 切换分支(推荐):
git switch <分支名> - 创建并切换新分支:
git switch -c <分支名> - 创建新分支:
git branch 分支名 - 切换分支:
git checkout 分支名 - 合并分支:
git merge 分支名 - 推送到远程仓库:
git push origin 分支名 - 拉取最新代码:
git pull origin 分支名 - 恢复未提交的更改:
git checkout -- 文件名 - 撤销最近一次 commit:
git reset --soft HEAD~1 - 删除本地分支:
git branch -d 分支名 - 删除远程分支:
git push origin --delete 分支名 - 创建标签(推荐带说明):
git tag -a v1.0 -m "发布版本 v1.0" - 查看所有标签:
git tag - 推送标签到远程仓库:
git push origin --tags
usbipd 常用命令
- 查看可用 USB 设备:
usbipd list - 绑定 USB 设备(需要管理员权限):
usbipd bind --busid <BUSID> - 强制绑定 USB 设备(无法正常绑定时):
usbipd bind --force --busid <BUSID> - 释放 USB 设备:
usbipd unbind --busid <BUSID> - 共享 USB 设备到:
WSLusbipd attach --busid <BUSID> --wsl - 共享 USB 设备到远程主机:
usbipd attach --busid <BUSID> --remote <IP> - 从 WSL 断开 USB 设备:
usbipd detach --busid <BUSID> - 列出当前共享的 USB 设备:
usbipd list --shared - 强制移除 USB 设备:
usbipd remove --busid <BUSID>
NVM 常用命令
- 查看已安装的 Node.js 版本:
nvm list - 查看可安装的 Node.js 版本:
nvm ls-remote - 安装指定版本:
nvm install <版本号> - 安装最新 LTS 版本:
nvm install --lts - 切换 Node.js 版本:
nvm use <版本号> - 设为默认版本:
nvm alias default <版本号> - 卸载指定版本:
nvm uninstall <版本号> - 使用系统自带 Node.js:
nvm use system
uv 常用命令
- 列出uv支持的python版本:
uv python list - 项目初始化(默认当前文件夹):
uv init [project_name] - 创建虚拟环境:
uv venv - 指定 Python 版本创建虚拟环境:
uv venv --python 3.11 - 同步项目依赖(安装 pyproject.toml + uv.lock):
uv sync - 添加依赖并更新锁文件:
uv add <包名> - 移除依赖并更新锁文件:
uv remove <包名> - 同步并升级所有依赖:
uv sync --upgrade - 同步并升级指定依赖:
uv sync --upgrade-package flask - 运行脚本:
uv run script.py - 清理缓存:
uv clean - 查看缓存目录:
uv cache dir - 产看依赖树:
uv tree
Vim 常用命令

- 打开文件:
vim 文件名 - 保存文件:
:w - 退出 Vim:
:q - 保存并退出:
:wq - 强制退出(不保存):
:q! - 进入插入模式:
i - 返回普通模式:
Esc - 光标移动:
- 上下左右:
h j k l - 行首:
0 - 行尾:
$ - 文件开头:
gg - 文件末尾:
G
- 上下左右:
- 删除当前字符:
x - 删除当前行:
dd - 复制当前行:
yy - 粘贴:
p - 撤销:
u - 重做:
Ctrl + r - 搜索:
/关键词 - 跳到下一个匹配:
n - 替换文本:
:%s/旧/新/g - 打开配置菜单(分屏查看或编辑多个文件):
:vsp 文件名 - 切换窗口:
Ctrl + w + w - 自动缩进当前行:
== - 显示行号:
:set nu - 关闭高亮搜索:
:nohlsearch
